feedback

意见

反馈

back-to-up

回到

顶部

除了福建人,上海的“地王”都被谁抢走了?

胡建人在魔都

唐也钦   2016-08-24

房企有多大胆,“地王”就有多大产。钱多胆大盯着上海的,可不仅仅是上一周出尽风头的福建人。

一大波福建房企正涌向魔都,抢地!

当下房企拿地除了拼钱,还要拼胆量。说到谁最有“气魄”,最近的新闻报道已经给出答案——闽系房企拿地来势汹汹,出手十分高调。8月17日上海拍出了三块区域地王,“凑巧”都被福建房企抢下。其中,融信地产更是顺手创造了中国土地成交史上单价最贵地王记录,一举成名,跃升地产新贵。

融信能拿下这块位于上海新静安区、离人民广场不过几公里的“地王”十分不容易。仁恒、保利、招商、旭辉等18家身强体壮的地产“豪门”都参加了拍卖,仁恒跟“建发+中粮+首开”联合体频频举牌看起来势在必得。但最终,融信在叫价超过100亿后毅然加入掐架,打败国企一举拿下地王。

闽系房企为何突然会集中在上海土地市场发力?

其实,这并非这个月才有的苗头。DT君整理了2016年以来直到8月19日上海拍出的53宗土地(经营性用地)资料,发现其中11宗的竞得者中出现了福建房企的身影,在远赴上海的外来房企派系中一举占先。

除了已经在静安、杨浦等区砍下土地的融信之外,其他像是象屿、建发、泰禾、中骏、禹州等福建房企都出手在上海抢到了地。掰手指算一算,进入2016年后,闽派房企已经为上海土地事业贡献了超过380亿元人民币。

地产大爆炸创始人刘小田这样总结了闽派房企的拿地套路:站在上海放眼全国,然后买向全国。城市布局大都是1+3+X:继续巩固1个福建根据地,占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3个都市圈,向武汉、成都、郑州等X个中部城市渗透。

立足上海的成绩见上,辐射全国的成绩如下:

中原地产研究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2016中国房地产百强当中,闽系房企占20席,包括融信、中骏、建发在内的11家福建房企创纪录地在今年前7月拿地投入1406.9亿;溢价率超过50%的地块高达189宗。11家福建房企创造了前7月50宗地王。(DT君此刻只想应景地送上一首《爱拼才会赢》。)

比福建人更爱“抢地王”的还是京粤房企

从前文的资料可以看出,在上海所有被拍卖的土地中,上海本地房企拿下最多,福建房企在一众外地派系中勇于当先。

但如果只看“地王”,那么福建房企的风光就要打点折扣了。在中原地产研究部统计的截至今年8月19日上海已经出的16个“地王”中,粤派房企攻下6宗,京派攻下5宗,闽系拿下4宗(其中3宗出现在8月17日)。

看起来,一向称霸的京派跟粤派地产商,和福建房企比起来,那是更加“不差钱”的。

在2016年的上海土地争夺中,粤派老大哥保利、华润、金地出马,都拿到了地王。京派房企这种财大气粗的土豪形象也已经保持了好几年,今年在上海拿下2宗地王的首创便是一个典型代表。

令DT君格外注意的是,京派还出现了出手更加大气的新秀——信达,5月刚在杭州123亿摘得天价地块并吓得联合拿地的万科当场退出合作,6月又在上海拿下溢价率高达惊人的303%的宝山地块。这种阔绰行径,让业内传开了一个段子“信达:我就是钱”。

于是,闽派房企在上海拿下3宗地王的那天,便有人感叹,这种势头,也只有请出信达出山才能阻挡了。

抢下“地王”的半数房企是民营

除了按照地域派系表现出不同风格,拿地企业的性质也体现出不太一样的气质。

DT君仅凭看新闻的印象,本以为大气的国企就是拿地的主力军。但是从上海拍出土地的情况来看,民企实力相当不俗。

截至8月19日,上海今年拍出的53宗土地里,民企占据了大头,超过30宗。而国企获得的不过20宗。其中上海本地国企拍下8宗,北京的国企拍下了6宗。

此外,民企可不是靠小打小闹拿边角地充实数量。如果看拍下“地王”的企业数量,民企占比也达到有50%,撑起了上海“地王”半壁江山。敢于拼搏的闽系房企在8月17日抢到3宗地王,为民企派系立下大功。

融资成本低廉,房企似乎都“不差钱”

“地王年年有,今年看起来依然特别多”。对于地王早就不觉得新鲜的DT君,已经不想考虑这些房企把房子建起来后能不能卖出去的严肃问题,只是好奇,动辄掏出几十亿,房企的钱哪儿来的?

DT君梳理了一下,房企的资金来源不外乎自身销售收入、银行贷款、发行债券、民间资本以及上市获直接融资等等,如果上面种种途径都试了钱还不够,那就几家房企组成联合体,抢下土地一起分。

从现在地王频出的情况来看,房企们拿钱并没有那么困难。

本身就是福建人的克尔瑞研究总监薛建雄表示:“现在的市场环境下,很多资金都愿意给开发商钱,既然如此为什么不抓住扩张的机会呢?就算后面不赚钱,规模在也有利于后续融资与项目的开发。”

以风头正劲的融信为例,今年1月登陆港股IPO融资17亿港元,上半年的销售额为174.1亿,通过发行公司债等手段,完成了超过100亿的间接融资。

新城控股高级副总裁欧阳捷认为,在货币超发、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房企借钱的成本变得越发低廉,于是,缺地不缺钱成了房企的共性。开发商如果不去拿地抢地,就要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局面。

总结就是,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反正背后有人给钱。

(联系本文作者唐也钦:tangyeqin@dtcj.com)

扫码关注DT财经

(了解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商业数据分析,欢迎关注DT财经微信公众号“DTcaijing”,下载“DT·一财”APP)

分享这篇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