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意见

反馈

back-to-up

回到

顶部

倒推5年看三国熔断红线触发几率,中国的7%真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

智商是硬伤

张弦   2016-01-07

这已经是熔断机制实施以来(也就4天)第二次派上用场了。DT君也是奇怪了,世界上实行熔断制度的国家本来也不多,为什么别人的熔断是安抚市场,我们的熔断是让市场的心脏骤停呢?DT君决定帮证监会复个盘,看看熔断机制的阈值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DT君发现,人家美国在启动新熔断机前5年,标普500都没有碰过导致停市的“熔断片线”,韩国近五年更是连第一级“小熔断线”都没碰过。但是中国,前五年可能会触发熔断的次数有17次,大部分发生在最近一年,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证监会居然还有勇气把“熔断片线”定在±7%,勇气可嘉。

韩国的熔断线:按过去5年股指跌幅看,完全不会触发任何熔断

我们的邻国韩国,在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前后效仿美国,引入了熔断制度,此后在新世纪之交正式实现过三次熔断,此后十余年安然无恙,然后在去年6月调整出了新的熔断机制。

站在韩国监管方的角度来看,怎么调整这个熔断线呢?回首5年,没有一个时刻韩国综指(KOSPI)跌幅超过8%的,嗯,就是它了——其熔断门槛分别为8%、15%和20%,当触发8%和15%的值并持续一分钟后,暂停交易20分钟,而触发20%时,当天剩余的交易时间直接休市。

于是乎,至今过去了半年多,市场一切太平,不像天朝这么混乱。


美国的熔断线:或让5年前股指触发4次“小熔断”,但不会停市

那个中国具体学习的主要对象——美国的熔断制度,1988年首次推出后居然保住了往后18年股市的太平,期间只有1997年触发熔断一次。而2013年修改后的新熔断机制引入,美国股市就一路太平到现在。

他们的新熔断机制长这样:以单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下跌为标准,有三个触发线,分别是7%,13%和20%。这是根据前日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收盘价格计算的。在下午3:25分前如果到达了7%,市场交易会暂停15分钟,如果进而达到13%,市场交易会再暂停15分钟,但是3:25分后触发,则不会暂停。如果下跌幅度超过前一天收盘点位的20%,那么在任何时候触发,当天都停止交易——俗称,熔……断片了。

DT君拉出了2008年到今天的标普500股指涨跌幅图,发现在新熔断机制开始实施前的5年,标杆股指仅有4次触发过7%这第一条“红线”,而且大多发生在5年前。这意味着在美国调整新规的时候,熔断阈值设定是充分考虑了市场现实情况和承受能力的。

DT君总结了下,美国和中国熔断机制的不同有这几点:

美国只向下熔断;中国向上、向下的熔断情况都有(DT君:呵呵涨也不行哦)

美国在某个时间点(下午3:25)之后即使触发了熔断线(7%,13%),股市继续交易到休市;中国是某个时间点(下午14:45)之后触发熔断线,当天就立即停止交易(DT君:收盘前这么粗暴,流动性怎么能提高)

美国“熔断片”的阈值是20%,中国是7%(DT君:中国市场是很脆弱的,个股涨跌停幅度都只有10%,给你个7%已经很好了就在这小范围扑腾吧,扑腾大了就关掉!)


中国的熔断线:过去5年内至少有17次会触发熔断,其中5次直接停市

看完了韩国和美国的监管方是如何制定熔断红线的,再来看看我泱泱大国。

2016年1月4日,中国熔断机制启动第一天顺利完成“公测”后,大家应该都熟悉中国的熔断机制是怎么转的了:第一次熔断触线是±5%,碰线之后小歇15分钟,等着第二次碰线±7%。

那么,监管方在设定这些红线的时候,到底有没有参考一下过去至少5年沪深300指数的涨跌幅情况,才安心设立熔断线呢?DT君拉了一下数据后发现,感觉上,证监会就是希望大家都high起来,让熔断机制充分作用于股市的日常。你看这不是嘛,201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熔断机制之前的5年中,共计触发“小熔断线”(±5%)12次,“熔断片线”(±7%)5次。在这样的时代大背景下,证监会居然还有勇气把“熔断片线”定在±7%,勇气可嘉。

DT君默默地想,难道证监会以为,有了熔断机制后,股指就会一改过去5年的“嚣张”作风,乖乖地在设定好的区域内活动啦?是不是太天真?


分享这篇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