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意见

反馈

back-to-up

回到

顶部

中国智能手机变局:一场人人都有机会称霸的战争

后生可畏

文/王珏 图/许天宇   2016-09-02

新的王者能够加冕,是因为把握到了别家没注意到的盲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在这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市场上,只要认清时势,谁都有机会成为新英雄。

手机市场这么乱,扎堆给谁看?

都说国内智能机市场饱和,一片红海日子不好过,但即便是现在,还有人在义无反顾地涌入这块阵地。

比如就在前两天,被富士康收购后的夏普还在北京发了两台触屏机型。

不少网友都感叹,这些年,智能机市场前有三星、苹果这些国际大厂把持,后有“中华酷联”(中兴、华为、酷派、联想)、“蓝绿大厂”(OPPO、vivo)等本土品牌围剿,再加上小米、魅族、一加、锤子、乐视、格力、美拍等互联网新锐……结果现在还有新人要往坑里跳,还有机会?

可是,“你笑别人太疯癫,别人笑你看不穿”。

在智能手机的短暂的历史变迁中,就没有过常胜将军,DT君用数据告诉你,在这个危机与机遇并存的市场上,只要认清时势,谁都有机会成为新英雄。

上半场:本土派崛起,互联网造机

中国智能机市场的变革,可以从2011年说起。

那一年,诺基亚宣布放弃塞班系统,iPhone 4在中国奇货可居,小米生产出了“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机”……整个市场新老交棒,面临洗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逐渐显现出了三个风向:

  • “触屏化”大势

    2011年,是诺基亚在中国市场占得头把交椅的最后一年。尽管当年它仍是销量冠军,但其带键盘的设计已经日薄西山。三星、苹果的全触屏体验逐渐深入人心,之后各品牌的手机屏幕也是越做越大,曾为统治级公司的诺基亚,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国产品牌崛起

    iPhone 4的推出引领了潮流,但其5000元以上的价格,只赢得了中国消费金字塔上端的用户,市场上仍有大量中低端消费者渴望拥有“平价iPhone”。

    好在此时智能手机技术的红利已经惠及了国产厂商,他们能迅速地从康宁、高通、索尼这样的上游生产商那里获取到堪比iPhone的屏幕、处理器等元器件,打造本土化手机,并低价卖出。

    “中华酷联”和小米这样国产品牌,就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占据了金字塔的中下层。

  • 互联网造机

    2011-2014年四年间,小米把市场占比从1%拓展到中国第一,借的就是互联网东风。

    创业初期,雷军曾在各种公开场合说,小米它没有工厂,但它可以用世界上最好的工厂;小米也不用拓展成本高昂的线下渠道,它在线上做爆品、做口碑、做自媒体,然后靠网友的预约量调整生产……小米因此极大地节约成本,并打破了以往“厂商卖什么用户买什么”的销售模式,让消费者拥有了“参与感”。

从瑞士信贷统计的2011-2014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来看,这四年里你叫得上名的那些品牌品牌的兴与衰,都是被上述这三个大趋势推着走的:

上图中,各大品牌的排位每年都大变样:

去年还稳坐头把交椅,今年就能跌出前五(诺基亚);两年前可能还是垫底,两年后就能顺利登基(小米)……中国智能机市场可以说是瞬息万变,没有永远的赢家和输家。

即使是在市场已经充分成熟的今天,这种不稳定的局面也是一样的。

下半场:线下渠道回温,广告营销成王道

2015年开始,中国手机市场似乎进入了一个新纪元。

除了iOS阵营的苹果还巍然屹立,安卓阵营的国际品牌已经全军覆没。根据IDC的统计,国内智能机的前五名是小米、华为、苹果、OPPO和vivo,除苹果外全是本土品牌。

这其中,华为算是从传统电信厂商“转型”而来,而小米和OPPO、vivo则是横空出世,不到五年的时间里从零开始一路逆袭:

但如果你认为这就是尘埃落定,那就太年轻了。小米的头把交椅还没坐热乎,2016年上半年,就被OPPO和vivo拽到了第四:

小米走下神坛,OV渐入佳境,又是因为啥?

  • 智能手机的战场已经从线上转移到线下

    曾经何时,由于线下渠道需要支付较为昂贵的租金、人力成本,像小米这样聪明的互联网创业者们走起了互联网造机的新路线。然而随着各路互联网新军的涌入,线上渠道越来越贵,互联网手机的线上“轻资产”优势不再凸显。

    此时,深耕线下渠道的OPPO和vivo的机会就这样来了。

    他们通过自营体验店和授权经销商双管齐下的方式,编制了一张密不透风的线下销售网,并在这个过程中,把品牌打入了二三线、打入大西北,甚至下达乡镇这种中国社会的最基层。

    而不熟悉线下作战的小米则显得吃力。

    从自营店上来看,小米只在全国开设了34家门店,影响力远不及OV两厂;又由于小米讲求性价比、给经销商的利润空间低,各线下渠道包括卖场人员的积极性也不高。有线下渠道的工作人员甚至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按照小米这些互联网手机给的利润空间,我们每卖一台都是亏的。

  • 曝光量、代言人成新王道

    当智能手机市场高度成熟,各家公司推出的产品本身没有根本差异时,广告营销成了新的主战场。

    两年多以来,《快乐大本营》、《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天天向上》 ……这些热门电视节目无一例外被OV两大厂商天价冠名赞助;至于代言人更是每季度一换,宋仲基、杨洋、李易峰、杨幂……

    基本上是,谁红OV两厂就请谁,而这些代言人推荐手机的广告,穷尽电视、网络、户外广告等各种方式在你面前刷存在感。

    铺天盖地的韩流造星式营销,加上有别于传统国产手机厂商的产品“审美”……还真帮助OV塑造出一种有别于传统厂商的“洋气范儿”。根据FT中文网的市场调研,三、四线城市中,有接近60%的消费者认为OV是国外品牌,其中30%认为是韩国品牌……

    DT君闻之汗颜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其中代言人的作用应该功不可没。


加时赛:OV大厂你别高兴的太早

看起来,OV两大厂已经牢牢抓住了当前国内市场的主流节奏,但别家也不是感知不到市场的变化。

就比如上文提到的“线上转移到线下”的趋势,目前国内主流手机厂商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为了加速线下渠道扩张,乐视、魅族和360等分别与迪信通签订了线下销售协议;魅族计划在全国将体验店开到2000家,酷派ivvi则宣布要总投资近10亿元开拓线下渠道;小米也“计划三年内做到1000家”实体店……

但流行大势却并非适合所有人。

一周前,一加手机刚刚宣布要关闭位于北京、上海的两家旗舰店,放弃自建线下渠道。原因是产品单一,线下店难以盈利。

事实上,像乐视、一加、锤子这些从线上起家的手机厂商,追赶的已经是小米那波的风潮;但如今连小米模式都“过气”了,再转去追OV两厂带起来的这波“线下热”,真能成?

可以想象的是,当各品牌集体扑到一个流行趋势上火拼时,势必会耗尽这个领域的资源,抬高成本,进而形成新的红海。

纵观这些年中国手机格局的变迁,你会发现,新的王者能够加冕,是因为把握到了别家没注意到的新的盲点,找到了属于自己的蓝海——或许这才是国内智能机市场没有永远的赢家和输家的原因所在。

下一个风口在哪里?

是回归线上,还是引发新的流行?又或者,连智能手机本身都会面临淘汰?这一切我们都不得而知,唯一确信的是,中国智能手机的变局还将继续。

(联系本文作者王珏:wangjue@dtcj.com)

扫码关注DT财经

来源: 瑞士信贷, FT中文网, 搜狐科技, IDC, 腾讯科技

(了解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商业数据分析,欢迎关注DT财经微信公众号“DTcaijing”,下载“DT·一财”APP)

分享这篇文章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