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edback

意见

反馈

back-to-up

回到

顶部

菜鸟VS京东:物流机器人哪家强?首轮比拼结果出炉

快递小哥要失业

文/胡宏毅 图/许天宇   2016-09-14

今后你在路上看到它们俩,请记得要爱护哦,毕竟他们比快递小哥更需要呵护。

菜鸟网络和京东,同日放大招

前不久各大中小学的开学日,也成了菜鸟网络和京东两家物流机器人的亮相日。

9月1日,菜鸟网络通过视频发布了一款能将包裹全自动配送到用户家门口的机器人。这款机器人命名为“小G”,由菜鸟E.T.物流实验室研发。视频显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向“小G”发出服务需求,机器人随后对接运输管理系统并规划出最优配送路径,将物品送到指定位置。用户可通过电子扫描签收,全过程无人化。

作为菜鸟的竞争对手,京东不甘示弱推出了一款无人配送车。比起“小G”,京东的这款无人车更加接近“载货工具”。根据京东方面的应用设想,这款无人车可以实现针对城市环境下办公楼、小区便利店等订单集中场所进行批量送货,提高京东的配送效率。

下面这张图大致可以帮你了解这两个新机器人的基本参数:

长宽高分别为1m、0.8m、1.2m的菜鸟“小G”,体积明显大于京东无人配送车。后者的长宽和“小G”相当,但是高度仅为前者的一半。这就决定了其运载货运量的差距。能够一次续航15至20公里的菜鸟“小G”能够搭载10-20件货物,而京东无人配送车只能搭载6至8件。

长得不一样,但技术性能相似

在物流末端上,阿里巴巴的菜鸟和京东谁也不想落下“无人化”这一环。

从目前披露的技术性能指标来看,京东推出的无人配送车和菜鸟“小G”的共同点很多。

首先是智能感知与定位,这是两家机器人的技术关键,“小G”会自动定位需求人的位置,并且规划最优配送路径。而京东无人车也能通过自带导航定位行程。

其次是避障功能,机器人送货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阻碍干扰,比如道路行人与车辆,以及路障等。“小G”的宣传视频称其能运用自适应粒子滤波算法,对动态实体进行准确的轨迹预测,提前进行规避。而京东无人车通过生成视差图等方式构建三维环境,检测障碍物的大小和距离,控制无人车避障。

再次,两家机器人都可以进行智能控制,用户可通过手机APP进行下单操作且能让机器人获取需求。

另外,导航精度高也是两家机器人的共同特点,菜鸟“小G”可以将货物配送至人,京东无人车规划的行车路径能精确至厘米级。

不过,即使搭载了诸多“黑科技”,两者要从测试阶段升级为应用层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比如,对于居住在无电梯的高层公寓用户而言,两家的机器人目前都还无能为力。

机器人PK:为什么菜鸟的能送到人,京东的却不这么做?

虽然两家的机器人技术特点很相似,不过机智的DT君还是发现了两者的区别。

先来看这张表感受一下:

根据应用设计,“小G”是真正实现“末端无人化”的实践产品,货物通过其直达用户手中。而京东无人配送车则是将货物运抵指定位置,需要用户前往领取。

所以,基于用户应用需求,菜鸟“小G”添加了一项秘技:自动搭载电梯且识别电梯拥挤状况。从这一项看起来,菜鸟想要做到的似乎更多。

本质上还是两家物流模式有不同

京东和菜鸟网络在物流机器人上的发力,表明在末端配送无人化上,电商物流大佬们正在形成共识。DT君发现,菜鸟和京东在物流机器人上面的区别,实际上也是两者在物流业务上存在不同战略思路的反映。

2013年5月成立的菜鸟,其模式就是打通阿里电商生态,构建物流数据网络提高整体配送效率。用通俗的话讲就是,自己不干送货的事,而是编织一张物流数据网络,将第三方的物流商“一网打尽”,让物流业的小伙伴们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送货服务。

在这个过程中,菜鸟网络只做两件事:第一是更广泛的打通阿里电商生态,第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和数据网络以及设定服务标准。而菜鸟机器人正是完善整个物流网络的重要一环,也是承担末端用户体验的“快递员”。

而京东一直坚持的是“自建物流加自营电商”模式,通过着力构建一个全链条的电商物流体系获取用户以及搭建生态。其逻辑就是,除了第三方卖家,整个物流环节全部纳入自己的体系内。

通过自营,京东能够获取较高的用户满意度以及近乎无孔不入的物流渠道。根据京东2016年Q2季报显示,截至2016年6月30日,京东在运营了234个大型仓库,拥有6756个配送站和自提点,覆盖全国范围内的2639个区县。京东无人配送车是自建物流模式的延续,比起固定的京东自提点,未来奔驰在路上的京东无人车更像是一个“智能提货柜”,依旧需要用户去指定地点取货。

全球范围内,物流机器人越来越受追捧

菜鸟和京东的纷纷试水,正是电商物流大佬们对配送无人化的热捧。如何解决末端配送无人化,物流大佬们的思路分为“斗天”和“斗天”两个类型。

“斗地派”代表,比如菜鸟和京东,研发的机器人贴地行走运货。

而送货无人机,则是“斗天”思路的体现。开发了无人车的京东也推出过无人机送货。目前,处于探索阶段的京东无人机,已经能够做到称重30公斤和航行50公里。不过,受限于高空易坠落、成本高等困难,京东无人机只能做到在农村固定空旷线路送货。

除了电商物流大佬,在末端无人配送领域,也能看见互联网大佬们的身影。9月初,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校内开展了无人机配送外卖的项目测试。

大佬们对无人配送的乐此不疲,除了探讨机器人在物流领域的应用价值。人力成本对比机器人的性价比程度下降也是大佬们倾向使用机器人的重要原因。

根据罗兰贝格的《物流业中的机器人与人》报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机器人的技术进步和普及应用,物流机器人的单位时间成本大幅下降,在2015年左右已经和人工成本持平。(DT君注:当然也许在天朝还需要等一段日子才能持平……)

(图片来源:罗兰贝格)

根据预测,在2020年,物流机器人成本将降至每小时10欧元,而人力成本则会升至19欧元每小时。届时,机器人将大规模取代人工岗位,未来10年欧元区将有150万个人工岗位被取代。

对于目前人口快速老龄化和人力成本不断上升的中国,电商物流大佬们纷纷试水,也算是抓住了未来物流机器人的一个风口。

(联系本文作者胡宏毅:huhongyi@dtcj.com)

备注

本文参考报告:

罗兰贝格《物流业中的机器人与人》

扫码关注DT财经

来源: 36氪, 搜狐财经, 华尔街日报

(了解更多有趣又有料的商业数据分析,欢迎关注DT财经微信公众号“DTcaijing”,下载“DT·一财”APP)

分享这篇文章到